IT网
生态旅游元宇宙带来的好处
2024-05-27 17:15  点击:3
价格:未填
发货:3天内
发送询价
   “生态旅游”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全国生态日作为强调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活动,对促进和推动生态旅游具有积极意义,全国生态日的举办为生态旅游注入新的动力,推动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来,生态文明、“两山”论、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已深入实践。2021年3月颁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紧扣主线,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21年7月,文化和旅游智库要报发布《关于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加强生态旅游推广和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形成中国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方略。
 
  在国家大力推动绿色转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背景下,生态旅游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其高质量发展必将助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的形成,为实现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历程
 
  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开展生态体验、生态认知、生态教育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经历了从概念引进到接受理解(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和从多种实践到典型示范(2001年至今)两个大的阶段。
 
  国内正式引入“生态旅游”一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之后20多年的时间里,生态旅游在国内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并逐渐被社会广泛关注。进入21世纪以后,生态旅游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伴随着举办一些重要会议的同时,也在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生态旅游的总体形势向着利好的方向发展。近年来的生态旅游典型示范区建设,有助于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平衡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总体情况发展很快、成绩很大,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但是前景光明。截至2019年,我国已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10个,生态旅游供给日益丰富,生态旅游方式越来越得到国民的欢迎,综合效益日趋显著。
 
  我国生态旅游基本现状
 
  我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目前,生态旅游形式已从原生的自然景观发展到半人工生态景观,旅游对象包括原野、冰川、自然保护区、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形式包括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主体活动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同时,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吸引投资的重点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支撑点。
 
  进入21世纪以后,生态旅游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伴随着举办一些重要会议的同时,也在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生态旅游的总体形势向着利好的方向发展。近年来的生态旅游典型示范区建设,有助于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平衡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32.4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67亿,增长12.8%(恢复到2019年的54.0%)。国家林草局全面开展林草生态旅游游客量数据采集、测算和信息发布工作,为社会提供相关资讯服务,搭建全国林草系统生态旅游游客量信息管理系统,确定了《全国林草系统生态旅游游客量数据采集和测算方法》,公布了509家采集样本单位,按月和主要节假日收集样本数据并测算全国生态旅游游客量数据。据初步统计,2021年全国林草系统生态旅游游客量为20.83亿人次,超过国内旅游人数的一半。
 
  总体来说,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成效
 
  1、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基本形成
 
  为了保护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中国政府于1956年在广东先行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此后,伴随着自然保护区数量的逐年增多,政府各部门根据自身的业务分工和行业特点又相继建立了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含海洋公园)、沙漠公园等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地8900多处,总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已达2992处。
 
  从宏观层面看,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本土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些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作为生态旅游目的地,提供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基础条件。中国自2013年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来,已相继发布多个关于自然保护和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重要政策指导文件。中国借开展国家公园试点的契机,最终目的是重组自然保护地体系,理顺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体制,同时也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制度保障。
 
  2、相关法律法规纳入生态旅游运营
 
  政府层面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为生态旅游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律及政策环境。迄今为止,在我国涉及生态旅游中环境保护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旅游活动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有《旅游法》《旅游基本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旅行社管理条例》《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国家现有法律的基础上也相应地制定了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及政策。在此过程中,国务院在1999年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在2000年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确立了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基本原则;国家环保总局于2004年在《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强调了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环评审查和生态环境监管重点;2015年环境保护部印发《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2016年环境保护部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上述法律法规为生态旅游的有效运营提供了现实依据。
 
  3、生态旅游管理体制得到完善
 
  在我国,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主要为生态旅游者、当地社区、政府或行政机构和旅游经营者、其他产业部门以及NGO组织。生态旅游产出的效益在各利益相关之间实现合理分配,是一个动态的作用过程。各利益相关者依赖各自掌握的资源,对其他各方施加作用,最终各取所需。处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作用关系是生态旅游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关系其成败的关键。利益分配的动态过程始终贯穿在生态旅游管理的框架之中,其中政府的协调与调控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生态旅游已成为实现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环境教育及社区发展等多重目标的一种最佳手段。因此,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可以促进生态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生态产业、生态科技、生态工程以及生态产品等旅游价值的实现。https://stlyyyz.com/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联系方式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