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日前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电视剧立项总量和生产总量均较上年有所下降,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的国产电视剧数量为313部,共计13475集,创下了2011年以来的新低。
业内人士认为,立项总量和生产总量这两个指数的双双下跌恰恰代表着中国电视剧正在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对此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电视剧产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每年都有大量品质不高的产品出现,电视剧为了收视竞争有的甚至采用不良手段,这影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2017年,无论是电视剧的部数还是集数都在下降,这个行业正在进行洗牌。”报告指出,自“一剧两星”政策开始实施起,电视剧产量就开始逐年减少。“一剧两星”意味着一部剧只能同时在两家卫视进行首轮播出。尽管每年电视剧的产量极大,但是电视台的承载能力却相对有限,很多电视剧制作完成后根本得不到播出的机会,成为一种淘汰机制。不过,观众对于优质内容的需求却在进一步增长,优质电视剧始终有市场。
报告同时显示,现实题材作品在2017年呈现回暖趋势。2017年立项的当代题材电视剧占比达到59%,近三年立项的当代题材电视剧均超过总数一半,而近代和古代题材电视剧比例则双双下降。“创作新的故事,表现新的生活,关注当下社会,聚焦大众人生,这是中国电视剧在题材选择上的一个传统的特色,也是中国电视剧赢得观众喜欢的一个重要原因。”影视学者李京盛表示。
同样面临洗牌的还有网络剧,数据显示,2017年新增网络剧295部,相比2016年349部的数量同比减少15.5%,而高口碑网络剧的频频出现,给传统电视剧制造了不小的压力。2017年上半年的全网视频点击总量为6317.3亿次,其中电视剧类点击量达到4232.6亿次,占近七成,移动端的强势崛起促使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紧密合作,省级卫视也先后试水“先网后台”的播放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电视台高收视率和网络高播放量的作品出现了高度重合,比如《人民的名义》《那年花开月正圆》《因为遇见你》《我的前半生》 等多部剧集在不同端口走红,代表着优质剧作正在打破媒介的屏障和观众收看群体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