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北京警方破获一起新型特大不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涉及的公民信息超100万条,其中就包括大量手机号码。这些信息是如何被不法分子获取的呢?警方介绍,某些网站(以医疗、教育类网站为主)被植入了恶意代码,当手机用户进入页面,骇客就会利用系统漏洞,抓取用户手机号码、IP地址、访问时间、搜索时输入的关键词等信息。这些信息被贩卖后,用于精准营销甚至电信欺诈。上游制作恶意代码、中间商牵线搭桥、下游植入恶意代码,这样一条产业链相当完整。不法分子赚足钱财,而用户则面临巨大的数据安全威胁和经济损失。据统计,2015到2016年,因垃圾信息、虚假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总体经济损失就高达915亿元。
而造成数据泄露的原因除了骇客侵入之外,也有内部人员转卖。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内忧外患”呢?安全专家建议采用专业的数据防泄漏技术势在必行。而数据防泄漏概念的提出本就是针对数据泄露而来的。经过多年发展,数据防泄漏对防止数据泄露的针对性效果也为市场认可,渐成为数据安全领域的主流。
我们常说的加密软件就是其中一种。以文档加密为侧重点,加密软件很好的满足了企业对具体文档保护的需求。此外,成本低、效果好、部署快也是加密软件深受欢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