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医院  铆接机  装修  常州  设计  山东  深圳德尚医院  男科  人流  深圳妇科医院德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热点 » 正文

不跟风不浮躁小成本民族风格 中国电影现内蒙古现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时间:2018-04-24 13:33  浏览次数:10

不跟风 不浮躁 小成本 民族风格 现实主义

中国电影为何出现内蒙古现象

近年来,《八月》《告别》《心迷宫》《老兽》等一批文艺片惊艳业界,并荣获了国内外的重要奖项,而巧合的是,这四部电影分别由四位内蒙古的80后导演创作。日前,中国电影家协会召开了“内蒙古籍青年导演作品研讨会”,专家们一致将此现象命名为中国电影界的“内蒙古现象”。

对此,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表示,希望通过对于“内蒙古现象”的研讨,能够掀起一个真正让中国电影回归艺术本体的气象。

参与“内蒙古籍青年导演作品研讨会”的嘉宾有电影《八月》《告别》的剪辑师张建华,《心迷宫》的导演忻钰坤,《告别》的导演德格娜,《老兽》的导演周子阳以及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导演丁荫楠,著名编剧、中国影协电影文协创作委员会主任张思涛,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宇,内蒙古电影家协会主席、著名摄影师伊呼和,著名导演麦丽丝等。

没有套路,“内蒙古现象”为何“红”了

张宏认为:“‘内蒙古现象’与众不同的特色是:第一,主创大多数都是青年人,青年人容易浮躁,但是这些内蒙古青年导演的作品不是跟风跑,电影的表现、人物叙事的方式特别沉稳,不急不躁。第二,基本上都是小成本的电影,却那么感人。第三,这几部电影在风格的呈现、景致的选择、故事背景上,有特别明显的内蒙古的风格和内蒙古的地域色彩。第四,具备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这些作品没有按照好莱坞的套路去走,用镜头、用故事、用自己心目当中对草原生活的认识来打动人。”

张思涛认为,在这四位导演最可贵的是艺术创新的精神,“《心迷宫》是戏剧化的典范,影片的成功,首先在于它的结构和叙事。影片充分发挥了误会、巧合、平息,环环相扣等戏剧化的艺术技巧,导演是一个讲故事的能手。《八月》《告别》和《老兽》是另外一种叙事方式,更容易逼近生活的真实。《八月》是通过深入的叙事,透视了深化改革时代,生活的某一些本质方面。《老兽》的创作,应用了大量生活化的细节,塑造了一个真实的人物的立体化,显示了人体的复杂性,他的创作特别接近于生活流,没有结构,让人感受到生活和人物的原生态。”

专家们认为,对比当前中国电影创作中存在的一些违背艺术规律的现象,业界要向这些年轻导演拒绝商业化、坚守艺术辩证化的精神表示敬意,因为他们没有更多地去关注市场,而是更多地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挖掘这些小人物身上感动人的故事。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作品中有一种悲剧心理,有人性悲剧的考量。

是什么在推动这些年轻人一直向前

对于“内蒙古现象”,几位内蒙古导演也进行了思考。周子阳表示,内蒙古的这些青年电影人就像内蒙古的植物一样,“内蒙古的植物特别抗旱、耐寒,又特别抗干燥,特别地坚韧,我们不像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那些人的特性——随波逐流,跟着大思潮、跟着大时代,不停地适应。我们就像植物一样,扎根在内蒙古活下来,有活下来的能力,并且坚韧地坚守着自己的愿望。再加上这几年内蒙古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人性有时候也是大起大落,我们目睹了人性的巨大变化,我们有巨大的感受。第三,内蒙古电影曾经在80、90年代出现过第一次高峰,比如麦丽丝导演、张建华老师,而他们又都陆续地参与到了我们的电影里面,有一种传承的精神。”

忻钰坤也与周子阳有相同的感受,他认为,在自己的家乡会有更强的表达欲望,“我自己在想,为什么有这么多内蒙古籍的年轻导演在往前走?或许是跟我们的一方水土有关系,看似是豪放粗犷,其实我们挺有韧性的。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包括资金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不太会做一个牺牲,我们会想方设法地完成这样的创作,最后的作品可能还有问题和缺憾,但是它最后完成了,这是我们作为青年导演在那种创作环境里面想要去坚持和实现的。”文/本报记者 肖扬

不跟风不浮躁小成本民族风格 中国电影现内蒙古现象
网址:http://www.keqiw.cn/news/show-22395.html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最新资讯立即发布»
立即发布»最新供应
立即注册»最新企业
企业新闻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苏ICP备06053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