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由负转正;其中商品零售同比增长2.9%,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2%。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2023年初,餐饮增长恢复超90%,商品零售恢复进度约1/3。
百货零售业加快绿色转型
2022年,百货零售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有所下降,但许多企业通过强化内部数字化管理协同,降本增效,不断优化成本结构,积极践行和倡导绿色环保理念。货零售企业将绿色发展融入企业经营管理,推进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新一代消费者更加注重保护环境,百货零售企业顺应消费者的转变,倡导绿色低碳、健康生活理念,在日常运营中,采取节能减碳措施。
零售业场景丰富、触点多元,一直是数字化应用较为活跃的行业,当前仍然需要提升数字化应用和运营能力。《报告》显示,2022年,86.5%的受访企业开展了线上业务,已开展线上业务的企业中,64%的企业线上业务销售占比增加。
除了线上业务,百货零售企业也在线下采用各类科技应用。调查显示,65.4%的受访企业已采用自助收银系统。顾客可以在收银机或微信小程序自助结算,企业可以借助自助收银系统收集消费数据,实现智能数字化的会员管理。8.7%的企业表示增加店内科技应用元素后,客流明显提高。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百货零售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百货是一个满足生活方式、销售生活方式的业态,在消费品质的提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虽然百货业的发展历经波折,但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升,品质消费必将进一步促进百货业的发展。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全国网上零售额137,85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42亿元,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在数字技术和疫情的双重作用下,零售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消费市场韧性犹在、潜力较大。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因素冲击,稳经济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规范了零售市场的竞争行为,加快了消费市场复苏态势。零售业态由以商品为中心的商业思维转向以体验为中心的业态创新,众多品牌开大店、搞体验,塑造品牌文化,提升用户黏性,联动线上线下消费。
百货零售行业发展分析
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对百货零售行业的调查显示,企业当前发展主要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疫情影响,97.7%的企业认为疫情影响了到店客流;二是消费力不足,76.5%的企业反馈消费力不足,增长乏力。
购物中心是结合购物、休闲、文化、娱乐、饮食、展示及资讯等设施于一体的商业设施,是消费者最大的线下消费场景,也是城市商业生活的主要构成部分。2017至2020年,中国购物中心数量由5300家增长至6900千家,预计2021年将达7500千家。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统计,2021年,41家百货零售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增长。41家公司收入合计1956.9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7.7%;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25%。
具体来看,百货业态的营业收入普遍增长,超市业态整体压力较大。41家公司中,有32家提供了百货业态数据,总体上同比增长13.4%,其中26家同比增长,6家同比下降。20家企业提供了超市业态的数据,5家同比增长,15家同比下降,总体上同比下降6.9%,拖累了整个公司的营收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海外消费的回流以及国内消费升级促使百货企业发展出现两极分化,高端百货业业绩突出。一方面,部分高端百货企业业绩持续大幅增长。例如,2021年,北京SKP销售额达到24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5%;南京德基广场、北京国贸商城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和25%。另一方面,一部分经营团队老化、商品同质化、经营无特点的门店出现经营困难,在疫情下难以为继,面临升级改造或闭店转业的命运。其中甚至有一些知名的、有象征性意义的商场也不得不闭店歇业。
2020及2022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商场新增供应量显著下降(含购物中心及百货商场),单年供应量较此前10年平均水平低42%。在这3年间,已有项目经营压力加大、在建项目建设施工受阻及招商预租进度不佳,推动许多零售地产开发商和运营方选择推后项目入市时间。随着市场需求复苏,许多此前延期的项目看好今明两年的市场恢复动力,将陆续开业、持续释放。
2023至2024年,供应端持续改善将为零售市场带来新的消费场景、购物体验和品牌吸引力——供应端的产品创新和体验升级,这是带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将配合消费意愿和购买力的增长,从供需两侧共同推动市场趋稳回暖。
赛安百货元宇宙 百货零售行业报告:百货零售业加快绿色转型
网址:http://www.keqiw.cn/suyinji/140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