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种植保道地品质
“药材好,药才好。”一句耳熟能详的话,道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药材品质。
药材品质如何把控?源头是关键。
陇西,素有“千年药乡”“天下药仓”之美称,是全国重要、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基地和交易中心,发展中药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陇西依托“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和“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两大国家级发展平台,抢抓“一带一路”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产地种植标准化、药材加工精深化、原药仓储规范化、市场交易专业化、产品检测常态化、产业发展品牌化格局,中医药产业实现了全链条、快速度发展。
优势禀赋加持下,陇西也明确种植标准:突出“有机、绿色、道地”品牌,依托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的科研示范功能,大力开展种子种苗繁育、新品种引进示范、标准化种植试验等工作,先后制定了党参、黄芪、黄芩等道地药材品种的22个标标准化种子种苗质量、培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颁布为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
1
走进双泉镇胡家门千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满目葱茏,药香四溢。该基地共涉及胡家门村和癿羊口村2个村5个社296户农户,建成基地1800亩,辐射带动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
“我们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陈卫宏介绍,按照亩用有机肥2袋、复合肥1袋、3%辛硫磷颗粒剂3公斤、农膜10公斤、种子补助200元的标准,结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实现了基地化肥、农药的“双减”。同时,建立了集机械深松、种子选择、科学施肥、地膜穴播、绿色防控、田间管理为一体的中药材绿色标准化育苗技术体系,保障了基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
“对标准化种植基地及核心育苗区补贴500至1500元,鼓励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龙头企业+村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构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和药源基地体系,引导药农应用绿色生态种植、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实现化肥、农药‘双减’”是陇西狠抓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的统一标准。
2
山间风来药草香。2023年陇西县建成500亩以上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39个4.2万亩,核心示范基地24个1.55万亩,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8万亩,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24万亩。
“链”上开花产业集群
从源头育好苗到种植管护,再到生产加工,陇西中药材的产业链延伸之路还在继续……
3
来到陇西奇正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加工车间,一股浓浓的中药香味扑鼻而来,削皮、切片、切丁,在机器轰鸣声中,流水生产链循环往复,一袋袋成品鱼贯而出。
“为了迎接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近期我们加班加点生产,党参的加工每天能达到12-13吨。”陇西奇正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经理樵玉祥说,接下来,公司会进一步扩大产能,为药博会做足准备。
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
近些年,陇西县依托投资35亿元,占地9平方公里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精准招商,引进入驻国药集团、广药集团、甘肃奇正藏药、琛蓝生物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7家。投资9.67亿元,建成占地282亩的甘肃陇西中医药产业孵化园,引进23家中医药加工企业入驻园区。积极推进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试点,分两批遴选11家企业参与试点,试点品种18个,有效推动中药材产地加工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截至目前,陇西县有较大规模加工企业54家,个体加工户3800多户,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5万吨,实现产值近百亿元,基本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
伴随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产品检测实现常态化。
中医药元宇宙平台:https://zyyyyzpt.com/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医药元宇宙平台 陇西:小药材“链”出大产业
网址:http://www.keqiw.cn/wujinwang/141737.html